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清正廉洁的探春||侯国平(河南)

时间:2025-05-25作者:gljwm分类:散文随笔浏览:4评论:0
清正廉洁的探春

文/侯国平

赵姨娘兄弟赵国基死了,已经回过太太。太太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因为风姐病了,正在休假,现在荣国府议事厅主持日常工作的是李纨、探春和宝钗。李纨有孩子拖累,贾兰每天上学要接送,还要辅导功课,不常到办公室来,宝钗又是个外姓亲戚,所以,奋战在第一线的就是探春了。

荣国府的底下人,都在打听她三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伏,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如今手机微信热闹的很,段子、笑话满天飞,把老爷、太太编排得跟杂技团小丑一样愚蠢可笑,这都是荣国府下人爱干的乐事。

就在大家眼巴巴的等着看笑话的时候,偏偏有了赵姨娘这个事。赵姨娘是贾政的妾,是探春和贾环的生母。虽然探春走上领导岗位后,一个劲说,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全心全意为民众谋利益。并一再承诺,要搞好廉政建设,不以权谋私,不管它是亲戚朋友,还是七大姑八大姨,通通不搞特殊,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一回就看看吧。

负责后勤事务的管家婆子,吴新登家的,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个未出嫁的姑娘,就只说出赵国基死了这一句话来,就不肯多说,默默的站在一边,等着探春裁定。不时地抬头看探春的表情。

李纨知道探春碍于身份,不好表态,就说,前儿袭人的妈死了,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赵姨娘四十两吧。探春却不答应,认为赏的多了,说要按规矩办事,翻一翻文件再说。便命吴新登家的翻出陈年旧账,结果查出一件账目,周姨娘的兄弟死了,赏银二十两。于是决定,比照惯例赏银二十两。吴新登的媳妇只好照办,马上在微信上发了一条,三姑娘执法如山,亲娘舅死了,就值二十两。

赵姨娘觉得这事太不公平了,哭着喊着就跑到了议事厅。吴新登家的又发了一条微信,赵姨娘闹访了,还配有照片,赵姨娘手舞足蹈,指着探春说,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鼻涕眼泪抹成一把。

在荣国府里,敢在议事厅里闹一闹的,也只有赵姨娘一人了。按照荣国府信访条例规定,有问题要按部就班反映,哭访闹访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还要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但他们谁也不敢把赵姨娘怎么样,只有让她闹一闹。

赵姨娘的身份很特殊,算不上体制内的人,但跟体制又有密切联系,她是贾政老爷的妾,生了个漂亮女儿叫探春,还有一个儿子叫贾环。切莫小看了探春和贾环,他们在荣国府小姐和少爷队里也是举足轻重的。赵姨娘母凭子贵,身份不一般,人家能拼爹,她能拼儿,所以也算半个主子吧。

探春见赵姨娘又哭又闹,连忙劝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竞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说,姑娘现在踩我,我告诉谁。探春说,我并不敢。

赵姨娘哭着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连你也无脸面,别说我了。探春听了,也不争辩。

赵姨娘闹得有理,说的有情,袭人的妈死了,赏了四十两,赵国基死了,只赏二十两,这不是厚此薄彼么?

探春却认为这很公平,坚持原则不动摇,任凭赵姨娘怎么闹也不恼,只是耐心地做赵姨娘的思想政治工作。她说,这是祖宗的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

赵姨娘无语可对,在众人的劝说下,只好一路哭着回到了自己屋里。

吴新登家的,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她又发了朋友圈,感叹道: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发连在夜里偷着吃酒玩的功夫都没了。

探春秉公办事,不循私情,连自己的亲娘老子都不认的先进事迹,传到了贾母和王夫人那里。贾母高兴的说,这下好啦,府里出了个女包公,看谁再说咱府上只有那两座石狮子干净。要抓住探春这个典型不放松,好好宣传一下,让北静王府里的人也知道,咱贾府是有英雄的。王夫人也说,探春是个好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代表了荣国府的主旋律,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就在贾母和王夫人研究决定,把探春树为荣国府廉政典型,广为宣传的时候,这天夜晚,乘着月色,手提一盏灯笼,李独自一人来到了赵姨娘屋里,从怀里掏出四十两银子说,姨娘别生气,他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址,怎能当面说出,你也知道,府上正在搞反腐倡廉,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赵姨娘一把接过银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侯国平


作者简介




图片

侯国平。河南正阳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在南风窗、中国经济时报、等十几家媒体开设专栏、主创故事新编。省作协会员。现居平顶山。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