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杂谈】崛起中的“中医整脊疗法”||王金山(安徽)

时间:2022-04-02作者:gljwm分类:散文随笔浏览:393评论:0
崛起中的“中医整脊疗法”                      

您看过电视连续剧《大国医》了吗?剧情里有这样的镜头,日本鬼子的队长五犬一郎因为挥刀屠杀中国人猛地将腰扭伤了,瞬间动弹不得。于是,五犬一郎拿全镇老百姓的生命来威胁当地骨科名医郭一山、云鹤鸣为他治腰伤,郭一山无奈,并对五犬一郎实行治标不治本的诊治,即当时腰“好”了,可每当此鬼子头一进行挥刀杀人动作时腰病就会立即复发而动弹不得。一次,当地另一庸医及汉奸刘仙堂主动提出给五犬一郎治疗,不仅无效果,反而使五犬一郎瘫在地上起不来了。另外,我方游击队赵司令在打鬼子时将腰也扭伤了且动弹不得,郭一山用中医整脊疗法瞬间将此彻底治愈。
那么,鬼子队长五犬一郎和我方游击队赵司令只是简单的腰肌扭伤吗?不是,因为一般的腰肌扭伤没有那么严重,即动弹不得,一碰就疼痛无比。然而,他们又是什么样的腰扭伤呢?咋那么严重?笔者浅见,很可能是腰椎小关节错位了,造成了关节滑膜嵌顿。
这里,骨科名医郭一山、云鹤鸣夫妇可谓将中医整脊疗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神奇的“中医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又称“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或称按(正)脊疗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人体部位名,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解剖学上骶棘肌分布处),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整脊疗法,是一门古老的也是新兴的绿色医学——无药疗法整脊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迅速崛起,这是一门从脊柱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科学,它是与内、外、神经、内分泌、妇、儿、五官科等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这门学科是在祖国中医经络学,骨伤科学,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软组织外科学”、“脊柱病因治疗学”以及整脊矫正手法治疗等理论上产生的。
整脊医学认为,脊柱骨矢状面上正常的生理弯曲以及水平面上正常的垂直状态,是提供植物神经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多数慢性病患者,都显示有脊柱骨解剖位置紊乱或脊柱排列的异常,从神经、解剖、运动、生理的种种现象显示,治疗运动障碍或慢性病,都应先从脊柱骨入手等等。这些观点,在美、加、日、意、德、法、英、韩等医疗先进的国家中是主流。
整脊疗法很早就为我国古代医家所应用,古代文献中也屡有记载。如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称:“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对损伤性脊椎病变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及整复手法等已有较明确的载述。再如清代沈金鳖《杂病源流屡烛·痧胀源流》曰:“若犯痧,先循其七节骨缝中,将大指甲重掐入,候骨节响方止。”所取督脉穴位,既可在上下椎棘突之间定位,也可在棘突高起处定位。如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凡取脊问督脉诸穴,当于骨节突处取之。”
近代以来,本疗法的治疗范围有不少发展,不仅对颈椎、腰椎棘突偏歪等伤骨科疾病有较好疗效,而且还可广泛应用于由脊椎病变引起的某些疾病。如寰枢关节错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关节紊乱症、脊椎滑脱症、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某些损伤性截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有些病(如寰枢关节错位、胸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错位)能达到立竿见影之效。此外,对由脊椎病引起的高血压、低血压、血糖异常、心律失常、脑外伤后综合征、视力减弱或失明、耳聋、脾胃病、肠功能紊乱、痛经等疾病也可在整复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疗效。同时,正(按)脊疗法主要按压督脉经穴,也可以按其两侧的夹脊穴,或共同应用。本疗法对胸腹部急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最简便的方法是在与疼痛部位相平或稍高的脊柱部上取穴治疗,待疼痛缓解后停止按压。
举例如下: 
(1)第7颈椎棘突至第7胸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上焦心肺病症,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咳嗽、哮喘、胸闷、胸痛等。
(2)第7胸椎棘突至第12胸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以治疗中焦肝胆脾胃病症,如胃痛、腹痛、呃逆、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3)第1腰椎棘突至第4骶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下焦肾膀胱盆腔脏器及下肢部的病症,如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肾绞痛、腰痛、腿痛、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
(4)骶尾部穴位,常用于治疗肛门病症,如腹泻、脱肛、痔疾等。
另外,整脊疗法对付亚健康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抑郁障碍等也有一定的优势,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解剖学、脊柱相关疾病等理论,运用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将骨正位,筋归槽的一种推拿方法。据悉,一般推拿3—5次,亚健康状态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在推拿的过程中,可以让人感到机体的放松,从而心情舒畅,减轻焦虑抑郁症状,因而也较易被人接受。这是因为通过推拿刺激脊神经,清除因生理解剖位置失常而引起的病变信息,改变紊乱的信息通道,使症状得到解除。有关专家指出,脊背与内脏也有着复杂的联系,脊柱与肌肉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又直接影响、维系着脊背与周围脏器之间的联系,通过整脊疗法,可以恢复脊背的动态平衡,使一些被破坏和阻断的联系再度恢复起来,以达到调适和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当亚健康状态得到有效的调适和干预后,将大大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使得机体能够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如今,中医整脊疗法开始风靡,有可能成为“医学宠儿”。
温馨提示 
(1)应用本疗法,病椎定位准确是获效的前提,熟练的整复手法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检查病椎定位不准或疏漏,偏歪棘突方向判断错误,均可使疗效不显,甚至加重病情。整复手法必须准确,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2)治疗时一次整复不能拨正偏歪棘突,不宜连续施治,可以配合分筋琉理、拿点摩揉等推拿手法解除痉挛,然后再施以整复手法。某些病人要间隔数日施治1次,连续4—5次治疗才能拨正偏歪棘突,切忌急于求成。
(3)在颈椎部位施用本疗法整复时,手法不当可能会刺激椎动脉而产生虚脱症,个别患者或可造成医源性脊椎伤损而导致高位截瘫等严重后果。
(4)按脊时用力要适当,当重则重,当轻则轻,不可损伤皮肤。
警示 
整脊疗法对极度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早期,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严重心、肺、肝、肾、脑等器质性疾患,或患有肿瘤、结核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 

图片2.jpg

(原载广西《家庭医药》杂志2022年3期上半月刊)
 
我的孩子为啥要求频频换座位
编辑先生:
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近来,有个问题困扰着我,就是我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宝贝儿子,不知何故,近来频频要求老师换座位,成了“换座专业户”。老师因同我是朋友,一开始碍着我的面子,替他换了几次,可这小东西得寸进尺,一次又一次地闹着老师要求换座位,而且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班主任老师实在忍无可忍了,便打电话告诉了我的真相。我一听,顿时气得不得了。我的儿子是怎么啦?是故意调皮捣蛋还是脑子有问题?该不会是MBD(小儿多动症)吧?
广东   陆奂声
陆读者:
你的孩子频频要求更换座位,成了全班有名的“调座专业户”,确实心理有了问题,心理学家将这种表现说成是“同桌恐惧症”。追溯原由,可能是你们的孩子从小与父母及与外界缺少交流,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以后在成长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又缺乏足够的社会化锻炼,从而造成了目前的这种见人即有自卑感的倾向。
那么,什么是自卑?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在心理学上,自卑指的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且,人常会有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胆怯等情绪体验,对人的心理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一个人一旦形成自卑心理,往往会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无法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往往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增加了自卑感,长期的自卑又会引起人的生理上的一系列不良变化。至于造成自卑的根本原因是各种失败和挫折。随着失败和挫折的增多,自信心会逐渐降低,自卑感却逐渐增强,而自卑感的增强又会导致更多的失败。
可见,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如现实交往受挫、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对自我智力的估计过低,对性格与气质的自我评价失衡。
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由此可见,频频换座位的孩子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即自卑、羞怯、紧张、恐惧等心理在作怪。
为了消除你孩子的这种自卑感,应该引导他主动与父母、同学、邻居等交谈,多在班上公开发言,多参加一些学生辩论会等,并多参加文体及社会活动,必要时带他出去旅游旅游,浏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使他慢慢地消除羞怯、恐惧情绪,变得性格开朗,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缠着老师频繁更换座位了。

图片3.jpg

(原载《中国健康》杂志2004年12期、广东《家庭》杂志2002年12期下半月刊、《健康报》2004年1月12日)
 
春光常在踏青中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春雨绵绵,芳草萋萋。春天是绿的世界。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这绿色的天地里,空气十分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多,最适宜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森林浴等等,以吐故纳新,气血畅通,调和呼吸。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顺应这一自然规律,投身于踏青远足的运动之中,必将助阳气而生发,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并使腿部力量增强,筋骨变得更加灵健,不至于“腿老”而导致“人老”、“心老”。
经常踏春,还可改善睡眠,消耗掉一些过剩的能量,使肥胖者达到减肥的目的。
可见,当第一缕春风吹过大地,自然万物无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时,这时,您及您的亲朋好友到野外踏青游玩,是多么惬意,又多么富有情趣,同时,对您的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是白居易《春游》诗中的词。朱熹也说:“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绿色的原野是神经最佳的镇静剂,可使情绪安定,脉搏和血压平稳。眺望绿色可调节眼肌,消除视觉疲劳,预防近视眼。步行、慢跑、登山等春游活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强消化和吸收,调节内分泌活动,使身体变得结实健美。
身心两爽在春日,三月正当踏青时。今天,我们常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工余闲暇,趁大好春光到郊野、园林漫游,是一种极好的休息方式。它能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激发人的聪明才智,使人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中。
踏青,可以慢慢地行走。通过四肢自然摆动,全身关节筋骨都得到适度的运动。
踏青,要做到穿着适宜,宽松舒适,精神要舒畅。
步履和缓,也可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和地点,可缓可速,时间可长可短,量力而行。
踏青时如能配合擦双手、沐浴眼睛、沐浴鼻子、沐浴脸面及擦胸捶背揉腰等,更有助于郁闷、烦躁等不快情绪得到宣泄,从而达到气血和通,春阳生发。
当然,春季气候多变,有时候是阴雨绵绵。踏青春游要注意保护身体,要备足农服和雨具,以防不测风云,使身体受凉。也不宜坐冷湿之地,以免受寒湿而发生腰腿酸痛。一旦因雨受凉,返回后可冲一杯生姜红糖水以去寒湿,预防感冒;睡前用热水池脚,可消除疲劳。
少儿外出旅游,除了欣赏一年四季大自然的美景外,应该从大自然中得到各种知识,这些在课堂里是得不到的,尤其对时常年身居城市、很少外出的小孩意义更大。孕妇若外出踏青,则要注意保护,以免过度劳累或摔跌造成流产或早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此时若外出踏青穿裙装,暴露在裙装外面的下肢,就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因皮下脂肪组织少,缺乏保护,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寒冷的空气会刺激皮肤,引起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脆弱的脂肪细胞也会因寒冷而变性,引起寒冷性脂膜炎、月经不调以及痛经等毛病。
所以,爱美的女士外出踏青要注意保暖。

图片4.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3月26日)
医生生病以后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了,那天,笔者正在病房上班,蓦地,感觉头重脚轻,自身和病房旋转、倾斜,随即全身软弱无力而跌倒。事后,经同事给予输液后才略有好转。想想自己工作快30年了,虽然时有头疼脑热的,但自己毕竟是个医务人员,随便弄点药吃吃也就算了,颈椎腰椎经常疼痛,也没在意,忍忍也就过来了,怎么这回就一下被“眩晕”病击倒了呢?于是,摄X线片、颈椎CT,发现颈椎增生非常明显,甚至增生伸入到第4、5椎间孔,且生理弧度反弓,寰枢椎轻度错位,颈椎第5、6椎间盘突出;脑彩超检查报告也出来了,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弹性、顺应性降低;血脂检查也很高,高出正常值将近1倍……
想想这么多年来,本人自诩身体健康,没有生过一天大病,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单位也很少作过体检,还带头献过血,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躺在病床上,我想:这回病倒的原因有主观也有客观,客观原因是自己从事的推拿工作太累,又喜欢写点稿子,长期打疲劳战,再加上人到中年,身体各部分都在退化,上老下小都要管,身心负担太重;主观原因可能是这样的:自己这么多年来专门治疗病人的颈、肩、背、腰、腿痛,且治好了许多病人,如今自己也患了这样的毛病,总觉得十分不光彩,在病人面前有损形象,病人会不会这样想:他连自己都有这样的毛病,还能治好我们的毛病?其次,如今医疗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医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及形象,大都对自己的毛病不理不睬,治疗也是拖拖拉拉,一般都是自己给自己治疗。我也是这种“讳疾忌医族”一员,疾病,也就这样突发了。
病来方知需保健。我毕竟快过了“不惑”之年呀,在心理上不能服老,但在身体上不能不服老,这是自然规律。新陈代谢,谁也阻挡不了!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身上的零件在老化,特别是脑血管硬化,椎骨普遍退化,肠胃功能下降,血脂、胆固醇等化验结果超标,稍微劳累就觉得头晕脑胀、心慌气短、全身酸痛、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身体已向我亮起了“红灯”!
现在,我方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因为身体不佳,上班不能多推拿病人;因为身体不佳,准备给多家报刊以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撰稿的计划往往难以实现;因为身体不佳,连远门都懒得出,更不用说出去旅游了。如今,我不能不考虑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过去,那种废寝忘食、带病工作,不注意适当休息,不科学合理地饮食,不注意早晨及晚上锻炼的作法,再也要不得了!
我明白了。名誉、地位、金钱、房产、权势,以及人间的一切一切,包括职称等等,都是浮云流水,瞬息即逝,不值得为此仿效、迷恋、追慕!只有身体,身体的健壮,才是真正的财富!拥有健康,便拥有一切,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我应该吸取教训,从今开始,要多注意休息、锻炼,一句话,与“养生保健”四个字常打交道了!
“健康第一”、“健康是福”,为什么念叨了这么多年的道理,到现在才真正地领悟到这其中的奥妙和真谛呢?人们啊,当你们在健康时,可要维护好,别等不健康时再来维护,这就非常被动了。机器坏了无论如何检修,功能也不如好的机器。人的身体也是这个理,不是吗?本人就是个例证。
“亡羊补牢理所宜”。怎么“补牢”呢?笔者毕竟是个学医的,知道适当的进补对亏虚的身体大有好处。“药补”、“食疗”、“健身”,三宝合璧,何愁身体不能康健?
枸杞子粥,我最喜欢的一种食疗,即将枸杞子30克、白米50克、红糖和蜜适量,先将白米放在铁锅里煮,待米将熟时放进枸杞子一起煮成粥,吃时再加入红糖和蜂蜜。经过一个多月的食疗,嘿,还真管用呢!原来一动就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现在明显地感觉不到了。就连原先的腰膝酸软和咽干口渴的症状也明显地好转了!学过医的都知道,枸杞子有滋肝益肾的作用,现加上米、糖、蜜等,又可补中健脾,我属于那种虚劳的患者,常服枸杞子粥正对路子呢!
另外,手掌按摩法调治因慢性疲劳综合征及亚健康而引起的心慌、胸闷、心烦、气短、失眠等效果也不错,简单易行且不花钱。现在介绍如下:(1)搓手掌    刺激手掌有利于镇静安神,用力搓两只手掌使手掌心发热为止,躺在床上,睡前只需做1—2分钟即可。(2)穴位刺激    手掌中央的心包区和手掌区是治疗心慌、胸闷、心烦、气短、失眠的有效区,睡前轻轻地用手指揉以上部位,并轻度按压位于中指指甲边缘上的中冲穴,配合搓手掌法,可使情绪安定。
“把健康交给自己!”“抓住健康的主动权!”朋友,既然健康对我们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何不为健康储蓄,为健康投资呢?!

图片5.jpg

(原载黑龙江《科学养生》杂志2000年3期、陕西《健康导报》1999年5月19日、广东《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9年6期、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2005年9期上半月刊)
 
肺结核病人如何“吃” 
前不久,一位已吃了3个月药物的肺结核女病人因在一次朋友的婚宴中吃了大量的油炸锅巴,又吃了不少带有强烈刺激及辛辣味的“火锅菜”,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还喝了酒,结果回家后导致肺部大出血。要不是抢救及时,此女命休矣!
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饮食对结核病的康复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饮食呢?总的原则就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热量、低脂肪饮食。肺结核的发病年龄大多是中老年人及女性,而这样年龄的人身体都比较虚,胃肠功能较差,再加上此病本身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长期低热,所以饮食必须以滋补及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具体说就是多吃小米、小麦、豆类、玉米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和干鲜果品如百合、银耳、桂圆、胡桃、栗子、大枣、白果、西瓜、橘子、苹果、梨、黄瓜、白菜、藕等;各种高蛋白食品如鸡、瘦猪肉、瘦牛肉、蛋类以及各种海鱼、虾等。特别是百合,有清热润肺、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此病的咳嗽、咯血等最为适应;如果与粳米煮粥,是一种相当好的食疗。还有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益气活血、健脑强心等功效,可治疗肺热干咳、痰中带血等;如果与大枣、粳米同煮成粥,可健脾和中、培土生金,是此病咯血的最佳食品。另外,还有鲜藕,有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的功效,如与鲜茅根、生山药同煮作茶饮,对此病的疗治效果也颇为理想。
在这里要交代的是,结核病人忌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使用抗痨药物期间。例如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进入人体内可与钙元素结合生成不溶性草酸钙,使人体无法吸收钙质,进而造成体内缺乏导致结核病灶不易钙化,所以要忌食。其次菠萝中含有蛋白水解酶,可以使肺部病灶的纤维组织溶解,进而使病灶扩散而吐血,所以也要忌食。还有,结核病人使用抗痨药期间,吃茄子易发生过敏反应,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烦躁、全身红斑、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胸痛等症状,所以要忌食。另外,结核病人在使用利福平或利福定等抗痨药期间,不宜同时进食牛奶,因为牛奶可以降低上述药物的吸收率而影响疗效。同时,结核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鱼,尤其是无鳞鱼或不新鲜的鱼。因为鱼类食物含大量组氨酸,组氨酸在人体肝脏内能转化成组织胺,再由单肢氧化酶予以氧化灭活,而抗痨药异烟肼可抑制人体组织内的单肢氧化酶,从而造成组织胺在人体内大量蓄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轻者头痛、恶心、皮肤潮红瘙痒、眼睛充血。重者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所以也应忌食。至于酒、茶、豆浆等在服用利福平期间亦不宜同食。油炸、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最好也与此“拜拜”。
可见,肺结核病人的“吃”,对此病的康复非常重要。那位参加朋友婚宴的女患者,不就是因乱吃乱喝差点送了命吗?附带说一句,此女还是位不讲社会公德,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人,自己处于肺结核的“开放期”,还瞒着众人去赴宴,应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及法律的追究!

图片6.jpg

(原载《健康报》2001年4月19日、《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3月24日,署名:康静) 

人体的“120” 
  生活中,意外事件难免发生。人们除了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急救基本知识和必备的药品外,认识一下人体的“人中”穴是很有好处的。
  人中穴又称水沟穴,位于鼻子下面的鼻唇沟正中及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为中医“醒脑开窍”的重要穴位。针刺或用指甲以及其他尖锐物品临时代针刺激该穴位,可用于治疗中暑、中风、昏迷、晕厥、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急性腰扭伤疼痛等急性病症。
  一般地说,在急救时,用手指掐最为方便。
  掐法,即操作者用拇指、示指的指甲,切取被急救者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并用力作持续按压或一紧一松的顿挫性按压。掐法的动作节律要均匀,频率快则每秒两三次,慢则每秒一两次。另外,如对象不是用于晕厥、昏迷或心跳骤停的病人,在用力时要轻柔缓慢,不能过猛,应由轻渐重,由浅入深。同时,不能使被掐部位产生青紫现象,更不能掐破皮肤。掐后应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临床上,医生常同揉法一起运用,组成掐揉复合手法。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节律性刺激,连续弱刺激或连续强刺激人中穴均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还会对呼吸活动会产生影响。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对轻度昏迷病人,轻、浅刺激即可使其苏醒;但对较严重的病人,则必须向鼻中隔的方向深刺,并加重刺激。为了加强醒脑、醒目、清心等效果,还可配合指掐或针刺承浆穴、睛明穴、四白穴、鱼腰穴、合谷穴、涌泉穴等。当然,危重病人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时机。

图片7.jpg

(原载《合肥晚报》1999年11月11日、中国《家庭医生·海外版》杂志2003年3期、《大众医学》杂志2003年4期、《健康时报》2001年4月19日、2008年2月25日)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